導讀:今天講解《古籍拍賣》相關內容,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一強股票學習網立場,如有興趣可以收藏本網站!
本文目錄一覽:
- 1、 古籍善本價格
- 2、 四川省圖書館館藏文物現身拍賣行?這是怎么回事?
- 3、 老書值錢嗎
- 4、 古書價值
古籍善本價格
你這題目也太大了,給的錢也忒少了。給你說幾個《十三經注疏》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開化紙印本 明末清初汲古閣刻十三經、十七史流傳頗廣,但大多是入清以后的竹紙刷印本,其實早在明末版片剛剛雕成之際,毛老太爺就用最...四川省圖書館館藏文物現身拍賣行?這是怎么回事?
在一場拍賣會上,有網友發現其中竟有四川省的館藏文物——數十件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進的信札,其中包括著名書法家謝無量、國畫大家黃賓虹等人的手書。目前,這批信札已經被撤下。而四川省圖書館則回應稱這些出現的古籍文物是圖書館2004年的失竊藏品,已經報過案了。此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事件細節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拍賣行驚現珍貴文物
根據報道,在這個專場中發現的這批文物,是多位書法家、國畫大師寫給致西南名儒林思進的部分信札。這些信札原本應該收錄在《魚雁集》中,由四川省圖書館保管。
我國的《文物保護法》有規定,禁止類似四川省圖書館這樣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將館藏文物贈與、出租或者出售。那麼顯而易見,國有文物也是不能進行拍賣的,因此這次的拍賣並不合乎規定。
四川省圖書館回應了這套信札是曾經失竊的文物,但是對於為甚麼會進入拍賣市場等,並沒有給出回應。
《魚雁集》為何珍貴
《魚雁集》涉及諸多近代政教文化名人的通信,內涵深淵,是非常難得的近代史研究材料。之後,林思進將76位名士友人寫給他的200多封信札整理為六冊,親自題簽為《魚雁集》。
而最早對拍品提出質疑的公眾號還透露:
上世紀80年代,林氏後人曾向省圖索要《魚雁集》,但無人理會。沒想到多年以後,它們竟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拍賣會上。
畢竟失竊年代太過久遠,當時也沒有現在這樣方便的數據系統來管理藏品。如果真的是四川省圖書館管理不善,那大概也是難辭其咎了。不過事件其實還在調查中,相關部門會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的。
老書值錢嗎
甚麼樣類型的老書現在值錢?這個答案沒有唯一性,老書的價格除了老書本身的價值和市場上人們心理限定的最高價而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左右,比如說一本很值錢的老書,賣家是否遇上了識貨和出得起錢的買家;賣家是否識貨把老書賣夠價;賣家是否急需用錢而低價出售等等。
從年代以及稀有量來看,宋版和元版的古書最值錢,品相好而且完整的拍賣會上經常刷新古籍拍賣紀錄,名副其實的一頁千金。不過目前來講這類的宋、元版本的書籍在一般的古玩市場上難覓其芳蹤,在大型拍賣會上偶有遇見,但價格高得驚人,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從書籍的版本種類上來說,主要分為:詩、經、史、哲、禮、傳記、小說、醫書、農業書、家譜、縣誌、工具書(字典、藥典等)種類繁多。面對這些複雜的分類,每種都有它的最值錢的代表性版本。如果要收藏這類的書籍,最好走專精路線,搞好其中一種門類的書籍收藏已經就大有成就了;切忌貪多求全,這樣會分散精力和資源,實為收藏中的大忌。
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老書,如果沒有名人的簽章,那根本就沒有收藏的價值,因為它們的印刷數量實在是太大了,在古玩市場上,大多舊書商對待這一時期的書形同廢紙一樣堆在那裡,而且就是以廢紙的價格論斤稱來的。這些舊書的市場價格可想而知了,自然也就沒有收藏價值。
古書價值
一、評判古籍善本價值的標準1、文獻價值 古書籍所描述記載的史料非常豐富,是研究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價值首先體現於它的文獻價值。
2、版本價值古籍的版本種類很多,一般來說,稿本(作者的原稿)、舊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類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價值更高。
3、藝術價值 有些古籍字體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較高,如精寫本、精刻本、各種套印本、紅印本、拱花等。
4、學術價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學術領域有獨到見解或較為少見的稿本、寫本、批校本、過錄本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5、文物價值 有些古書,抄寫或刻印本年代久遠,流傳又稀少,如宋版書存世不多,無論從紙質、墨跡、印刷技能、裝幀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價值。
二、各種古籍善本的市場價格
近年來,我國古籍善本在拍賣市場上行情十分走俏,價格不斷向上攀升。如一冊《唐人寫經遺墨》以88萬元成交,《續華嚴經疏》以40萬元成交,《四庫全書珍本》以29萬元成交,明代版《陀羅尼經》成交價9萬元,清乾隆年間《汪由敦詩翰》成交價1.65萬元,民國版《朱拓千葉蓮花造像》成交價0.55萬元等等,可見古籍善本近年來已成為拍賣會的重頭戲,購買者十分踴躍。古籍善本現已成為收藏家們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場上的古籍善本價格還在不斷攀升,特別是宋版書或更早的古籍漲幅更是驚人,眼下一般宋版書都是按頁論價,而不是以本論價。一頁品相上好的宋版書市場價大致在1
萬元左右,換句話說,一冊100頁左右的宋版書價值可達到100萬元左右。由於宋版書十分珍稀,其市場價格有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元版書市場價與宋版書相差不是很大,市場價也隨著宋版書的上揚而升值。明版書市場價要比宋版書低不少,其價格目前還比較平穩,但明版書要比以後的清版書的價格昂貴。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傳下來的比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潛力千萬不可小視。明代中葉及明未的各種版本由於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其市場價格仍將平穩地維持著原狀。清版書由於存世量較大,清中葉及晚清的版本,市場價還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間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清代圖書以木刻為主,晚清時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現。清代版本儘管目前價格不是很高,但在這部分存世量較大的圖書中仍不乏精品善本,這就要看收藏者的識別能力了。此外,民國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紀30年代的一部分鉛印版、影印版雖然不屬於很珍貴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資者收藏。古籍善本由於近年來在收藏品市場上十分受寵,因而各種偽造的古籍善本也應運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幾種作偽手法。
1、紙張做舊:紙張是文字的載體,沒有紙張就沒有書籍,因此判斷古籍的真偽,首先要看紙張是否古舊。所以製作古籍偽本必須將紙做舊。將紙做舊有兩類:一類是「染紙」,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殼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將紙染成黃褐色,也有用煙將水熏黃的,以求使紙顯舊色;二類是用「舊紙新印」,如果作偽者存有古紙,就可在紙上面新印古書內容,然後訂成「古籍」,這種作偽方法儘管較少,但卻使人很難從紙張上辨別其為贋本。
2、偽造序跋:一些重復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書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敘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後還著有姓名、年月等。這些都表明瞭書籍的真實年代。作偽者往往裁掉對其作偽不利的序跋,或塗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偽造對其作偽有利的序跋。
3、偽造名人題跋,藏章印記。
4、偽造牌記:保留舊牌記,挖掉復刻牌記,或挖補,塗改復刻牌記的年代。
5、裁截目錄:將原目錄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該書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殘本充當全本。
6、利用著錄書:有些著錄書的記載是錯誤的,作偽者便故意以此為據來兜售自己製作的偽本。
總之,古籍善本作偽的手法有多種多樣,有時只採用一、兩種,有時則可能是各種手法混合應用。收藏者在實際辨別時,應該運用自己掌握的學識和有關資料進行全面考察被鑒定的古籍,並可請專家一起鑒定,應注意去偽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購古籍物有所值。
古籍拍賣,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
以上就是《古籍拍賣視頻(古籍拍賣)》的內容了,看完之后是否對你有幫助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發表評論